第三套人民幣發(fā)行背景是什么
作者:典藏網(wǎng) 發(fā)布于 2016-07-25 02:32:32 瀏覽 316 次第三套人民幣先后共發(fā)行7種面額、8種原版、9種票券。如果按冠號、印制工藝和鈔紙的不同,至少可細分為24種。
第三套人民幣從1955年就開始組織調(diào)查,制定方案。1959年1月23日,又將新版人民幣設計畫稿的主題思想上,周總理作了十分詳細認真的批示,提出了很多意見。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家羅工柳、王式廓、周令釗、侯一民、陳若菊、鄧澎等主持下,組成由印制系統(tǒng)專業(yè)技術人員張作棟、石大振、賈鴻勛、劉延年、沈乃镕等參加的設計繪制小組。經(jīng)過美術專家和印制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,反復修改,設計出了新方案。1959年6月6日,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再次上報設計修改稿。
這期間,除10元券和5角券外,其他面額的票券設計方案均被批準并已陸續(xù)投人生產(chǎn)。10元券因正背面圖案及水印內(nèi)容沒有確定,其方案經(jīng)反復修改,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中央批準,故年號也改成了“1965”年;5角券因1959年周總理審批設計稿時提出“角券中是否用一個輕工業(yè)”的意見,也一直沒有定稿,至1972年7月24日才上報設計稿樣,7月26日國務院批準。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“1972年”。第三套人民幣上的漢字行名仍沿用馬文蔚的書體,但漢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體字。根據(jù)國務院批準的設計圖案,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組織吳彭越、鞠文俊、林文藝、劉國棟、趙亞云、蘇席華、王雪林、高增基、賈緒豐、張永信等著名雕刻師共同會戰(zhàn),充分發(fā)揮各自雕刻特長,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相結合,使第三套人民幣的藝術性和防偽性更為突出,其代表性作品是吳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煉鋼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圖。為高質(zhì)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幣,及時滿足市場流通需要,印制系統(tǒng)的工程技術人員沈永斌、李根緒、劉正祥、柳溥慶、陳彭年、鮑振增等和有關單位技術人員通力合作,突破了印制設備的技術難關,同時造出了我國自己的水印鈔票紙,如空心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、國旗五角星滿版水印和天安門固定水印,均由袁榮廣和鄭新臣設計雕刻。
從此結束了我國貨幣生產(chǎn)依賴外國的歷史。
- 第四版人民幣四連體鈔收藏 06-15
- 歷年新三花硬幣收藏價格表 06-15
- 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最新價 06-15
- 連體鈔紀念鈔價格表,連體 06-10
- 第五套人民幣價格,99版 06-10
- 第四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四 06-10
- 第三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三 06-10
- 第二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二 06-10
- 第一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一 06-10
- 黃五元市場價格多少錢 05-29
- 1987年5盎司熊貓金幣 05-29
- 2008年10元奧運鈔 05-29
- 沈陽回收紙幣 05-29
- 1988年5盎司熊貓金幣 05-29
- 二元人民幣 05-29
- 紀念鈔 05-29
- 龍鈔 05-29
- 北京回收紙幣 05-29
- 上?;厥占垘?/a> 05-29
- 建國50周年紀念鈔 05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