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老紫砂壺價格倒掛為哪般
作者:典藏網(wǎng) 發(fā)布于 2016-08-24 07:41:21 瀏覽 267 次
藏家選擇近現(xiàn)代名家制作的作品為的就是一個保真作用,即便是以較高的價格入手,買家也能夠處之泰然,畢竟與入手一個贗品相比,這并不能算什么損失。對于有款識的老壺,則是潛力無限的,但由于文獻資料的缺乏,很多有款識的老壺并不能確切地反映其制作信息。
支招
三招鑒別古董壺
究竟該如何評價一把古董壺的好壞及有無收藏價值,專家支招,大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評價:
首先是泥料。明清二代及民國的老壺,泥料一般較粗,呈顆粒感。因為古代煉泥都是用石磨磨出的泥料,顆粒粗細不一,有一種古樸的質(zhì)感。現(xiàn)在煉泥都用機器粉碎,顆粒一般較細膩,有油脂感或玉質(zhì)感,所謂“紫玉金砂”,總的趨勢是泥料逐漸變細。原礦紫砂泥光澤一般偏暗,呈亞光色,有一種內(nèi)斂的感覺,那種大紅大綠的壺就需要注意了,一般是添加了化工料,雖不至有毒,但無收藏價值。
其次是形。目前朱泥小品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壺形之一。壺形的發(fā)展也隨著品飲習慣的改變而變化,趨勢也是逐漸由大變小。當然作為收藏來講,一般會傾向五百毫升以上的大壺。大壺體現(xiàn)了制壺者的制作功底,燒成時對溫度的掌控,尤其是朱泥大品,因收縮率達30%左右,成形難度極大,非高手不敢制作,因此收藏價值更高。同一個制壺者的作品,大品的價格往往數(shù)倍于他的小壺。
第三是款識。自明朝開始制壺到今天,制壺者不計其數(shù),尤其是近十幾年隨著國人對砂壺的喜愛,在宜興即有數(shù)萬人在從事這個行業(yè)。一把壺除了泥料、形狀之外,其價值取決于作者的功底、知名度、壺的存世量多少。同樣的泥不同的人做出的壺其價格往往天壤之別。明朝早期的壺底落款一般是用竹刀直接刻上去,有竹刀的特殊效果,如果是后仿的一般是鋼刀鐫刻,字的邊緣比較光滑銳利,除了泥料特征,這是識別款識的重要依據(jù),因為明朝沒有鋼刀,哪來鋼刀刻字的效果。一般認為如果有鋼刀刻字的感覺基本上不可能是明朝的壺了。
另外,紫砂壺上刻字畫最早始于瞿應紹,即子冶。子冶是清道光時江蘇上海人,才華橫溢,號“壺公”,由此可見清道光以前壺上絕對不會有刻字畫的。
- 第四版人民幣四連體鈔收藏 06-15
- 歷年新三花硬幣收藏價格表 06-15
- 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最新價 06-15
- 連體鈔紀念鈔價格表,連體 06-10
- 第五套人民幣價格,99版 06-10
- 第四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四 06-10
- 第三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三 06-10
- 第二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二 06-10
- 第一套人民幣價格表,第一 06-10
- 黃五元市場價格多少錢 05-29
- 1987年5盎司熊貓金幣 05-29
- 2008年10元奧運鈔 05-29
- 沈陽回收紙幣 05-29
- 1988年5盎司熊貓金幣 05-29
- 二元人民幣 05-29
- 紀念鈔 05-29
- 龍鈔 05-29
- 北京回收紙幣 05-29
- 上?;厥占垘?/a> 05-29
- 建國50周年紀念鈔 05-29